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罗思义:中国的改开成就中有哪些“世界之最”?

人大重阳 2019-09-16
点击↑↑↑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10000字,读完共需10分钟

作者罗思义(John Ross)系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4月23日观察者网。


核心提示

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如何检验中国收获的成果与经验?研究中国经济长达三十年的英国学者罗思义在其最新研究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并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地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影响进行了梳理和评判,该系列研究将分为四部分发表。本文为第一部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上述讲话,尤其适用于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原因是,尽管中国、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显而易见,但西方一些势力,甚至中国国内一些势力,均宣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并非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出现这种说法的原因很简单,稍后再对此作分析。

在此将首先从经济增速、生活水平增速、 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所惠及的人口占世界比重与减贫成就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成就进行历史与国际比较,以证明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在人类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换言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成就,不仅惠及中国,而且惠及全人类。这种制度获得空前成功,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

 如果中国取得成功是因为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就正如习近平在2017年10月召开的十九大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2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空前成就证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优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但承认这一点,对西方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样一来西方制度将在国际和国内失去合法性。这导致西方只能硬着头皮宣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不是因为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是因为中国放弃或背离马克思主义。

鉴于此,本文的目的很简单,只想证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西方试图维护资本主义的合法性的说法则是错误的。为此,下文将根据四个相互关联的章节进行论证:

第一部分将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在人类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第二部分将证明,改革开放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这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事实上,改革开放是从跟随前苏联背离马克思主义,到回归马克思义。这反过来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三部分将通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证研究证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发展着的理论。因此,改革开放取得成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第四部分将证明,由于意识形态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被迫拒绝马克思主义,进而被迫否认经济发展事实——这削弱了西方克服自身经济问题的能力。这就是为何过去40年,中国取得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成就,而西方陷入“新平庸”和国际金融危机泥潭不能自拔的原因。

下文将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成就进行历史与国际比较,然后将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术语分析中国取得成功的理论原因,最后将简要总结为何一些国家不接受马克思主义,却仍可从中国改革开放经济模式中受益的原因。

第一部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斐然

对于评估中国经济发展成就这样严肃的事件而言,“乐观主义”亦或“悲观主义”都非美德,唯有现实主义才是美德。因此,有必要根据经济发展速度、受益人口占全人类比例、生活水平增速、减贫成就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发展成就进行历史与国际比较,以验证上文所述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成就”这一说法是否属实。

论述这些客观事实非常重要。首先因为它事关中国能否对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做出准确判断,以及中国制度何以值得自信。美国新保守派/经济民族主义者与中国的其他敌人希望掩盖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因为他们承认这一点将改变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包括改变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

其次,因为它事关中国改革开放对经济理论的意义。如果改革开放结果只是个小规模经济事件,那么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没有什么特别意义。但相反,改革开放获得伟大成功,从理论上解释它成功的原因是绝对有必要的。普遍来看:

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公开承认,中国取得了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成就。这说明,到目前为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实现经济增长,大规模地、快速地提高民众平均生活水平,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最有效可行的方式。

对发达经济体来说,兼具起决定性作用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远比失败的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与发达经济体所奉行的紧缩政策成功,不失为另一种选择。

对于美国新保守派与经济民族主义者来说,最可怕的是在提高经济增速与改善民众方面生活水平的最成功的国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非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美国民众了解这种形势将改变美国政治格局。

中国国内的买办知识分子,即其利益与外国而非中国紧密相连的那些人,也希望掩盖中国所取得的发展成就。这是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民众准确了解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将令“外国模式优于中国”的说法破产。

为让大家对此有直观的认识,下文将首先对邓小平与陈云启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进行系统性的历史与国际比较。

改革开放前中国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穷

要准确评估改革开放的影响,就有必要结合当时的历史和国际背景来进行分析。为避免文章过于冗长,在此对1949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发展阶段就不作详细分析了,仅对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若干关键点进行概述。拙著《一盘大棋? ——中国新命运解析》对此有详细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前往查阅。

首先,有必要了解,历经外国列强一个多世纪的干预和入侵后,1949年建国时的中国是多么的贫穷。安格斯·麦迪森的经典著作《世界经济千年史》提供的数据显示,1950年仅有两个亚洲国家(缅甸、蒙古)和八个非洲国家(博茨瓦纳、布隆迪、埃塞俄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莱索托、马拉维、坦桑尼亚)人均GDP低于中国,当时印度人均GDP高于中国38%。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同年的分析数据则显示, 坦桑尼亚人均GDP略高于中国,但布基纳法索、柬埔寨、 莫桑比克人均GDP低于中国。与麦迪森的结果有所不同的是,世界大型企业联合还得出结论,印度人均GDP仅高于中国27%。但这样细小的差异不会改变结果——1949年的中国不仅是不发达的国家,而且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鉴于1949年的中国极度贫穷落后,部分作者强调, 1949-1978年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观点是正确的。但1949-1978年中国所取得的非凡成就是在社会领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这27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长了31岁——也就是每年增长超过一岁。要明白这一成就的真正意义,就应指出,1949-197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速是人类史上主要国家中最快的。

正如图1所示,与中国相反,印度独立后的27年间其人均预期寿命增长了19岁。因此,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改革开放前所取得的非凡社会成就,是完全错误的。正如习近平就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指出:

“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3

图1

中国是人类史上经济增速最快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主要经济体

本节谈1978年以后发展阶段,首先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人类史上主要国家中最快的经济增速。鉴于此,图2为大家呈现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各自39年经济增速最快时期GDP总增长率比较。

从1978年至2017年,中国GDP年均增长 9.5%,即经济规模增长近35倍。

相比之下,这39年间增速最快的其他主要经济体是所谓的亚洲四小龙:

· 1950-1989年,中国台湾GDP年均增长 8.8%,即经济规模增长近27倍;

· 1952-1991年,韩国GDP年均增长8.3%,即经济规模增长近23倍;

· 1958-1997年,中国香港GDP年均增长8.1%,即经济规模增长近21倍;

· 1951-1990年,新加坡GDP年均增长8.1%,即经济规模增长近21倍。

但与中国相比,亚洲四小龙均非常小。1978年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为22.3%,亚洲四小龙加起来则仅为1.4%。因此,将39年间增速最快的最大经济体与中国进行比较才更具可比性,以日本为例,除战败后经济遭受毁灭性的破坏期间外,1950-1989年日本GDP年均增长6.7%,即经济规模增长近13倍。

显而易见,中国经济表现远优于发达经济体:

· 如上文所述,除战败后经济遭受毁灭性的破坏期间外,日本经济增速最快的39年是1950-1989年,其GDP年均增长6.7%。4

· 美国经济增速最快的39年是1933-1972年,其GDP总增长660%,年均增长 5.0%。

· 除战败后经济遭受毁灭性的破坏期间外,德国经济增速最快的39年是1950-1989年,其GDP年均增长3.6%,即经济规模增长近4倍。5

· 英国经济增速最快的39年是 1950-1989年,其GDP增长170%,年均增长2.6%。

图2

这些数据也清楚地表明,认为在过去某一时期西方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如中国一样快是一种误读,事实上西方发达经济体经济一直呈放缓趋势。发达经济体最快经济增速持续时间远不及中国,甚至也不及亚洲四小龙或日本。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之初惠及的人口远超人类史上其他任何国家同期人口

上一节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经济表现进行了全面性的历史与国际比较。但即便如此,也不足以反映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是因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之初,大幅度地提高生活水平所惠及的人口,远超其他任何国家同期人口。为便于大家对此有直观的认识,图3和表1为大家呈现主要经济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之初各自人口占世界比例比较。下面按时间顺序分析历史例证:

· 第一个经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国家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当时其人口占世界比例为2.0%。

· 美国1776年建国不久就快速发展起来,但当时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只占一小部分,1820年其GDP占世界比重仅为1.8%。内战后,实现统一的美国人口占世界比例达到 3.2%,从那时起美国经济快速增长,于19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1870年,美国GDP占世界比重约为 8.9%,同期英国和中国则分别为 9.0%和17.0%。

· 1870年德国统一后,其经济开始快速增长,当时德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为 3.1%。

· 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开始快速工业化,当时其人口占世界比例为8.4%

· 二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其人口占世界比例为3.3%

· 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其人口加起来占世界比例仅为1.4%。

· 1978年启动改革开放时,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为22.3%,远超其他经济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之初人口。

确切地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时,其人口占世界比例:

· 是英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之初的10倍多;

· 是美国或日本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之初的7倍多;

· 是苏联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之初的近3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之初所惠及的人口,远超过人类史上其他任何国家同期人口。

图3

表1

中国创造了人类史上最快的生活水平增速

尽管中国取得这些非凡成就,但有必要指出,GDP增长不应是制定经济政策的目的,而只是实现其他目的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中国制定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应是提高中国老百姓生活条件,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因此,了解哪个是目的,哪个是手段,极其重要。

如果把GDP增长设为主要目标而非实现其他目的手段,一味追求GDP增长,那么将因污染、危险的工作场所损害环境,无法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等等。众所周知,中国曾出现过一些污染环境的事例,给民众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因此,正如下文分析所示,十九大着重强调纠正“唯GDP论英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了解目的和手段之间的正确关系固然极为重要,但不能像泼洗澡水结果却把婴儿丢掉那样,不分主次轻重。人类发展水平的最佳指标——预期寿命与人均GDP增长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证明,虽然经济增长不是人类发展经济的终极目标,但它是实现人类福祉必不可少的手段——国际比较表明,人均GDP差异对国家间预期寿命差异高低的影响率超过70%。因此,正如习近平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6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人类生活水平的直接物质基础——消费。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促进消费增长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包括保护而非损害环境,这令消费快速增长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可能。但这方面的目标应是消费增长,而非GDP增长。消费增长与GDP增长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意味着,GDP增长是实现消费增长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正如下文所示,GDP增长对中长期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

国际媒体和部分中国媒体对消费存在误读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媒体和部分中国媒体对消费增长问题存在误读。他们时不时宣称,“中国消费增长疲软”。但这是因为他们混淆了“消费占GDP比重”与“消费增长率”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正如下文所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增速超过世界任何国家。厘清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正如习近平曾强调:“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7

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居民消费增速比较

遗憾的是,现在可查到的居民消费增长数据不如GDP数据多。世界银行提供的居民消费国际可比数据普遍是从1960年开始,且不包括中国台湾数据。但幸运的是,数据的局限性对于形势的分析,事实上并未产生重大影响。主要原因有两个 。

· 中国居民消费增速领先其他国家太多,导致将其他数据包括在内也不会改变形势;

· 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在二战后,以及从20世纪60年代起。8

下文将首先对中国与经济快速增长之初的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居民消费增长进行比较,然后再对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居民消费增长作比较。

鉴于此,图4为大家呈现1960-2016年10大发展中经济体各自38年居民消费增长最快时期增长率比较。有必要指出的是,主要经济体是指人口超过5百万的经济体。可以看出,1978-2016年中国居民消费增长1816%,年均增长 7.9%,增速超过任何发展中国家;第二高的是中国香港,1961-1999年其居民消费增长1605%。但2017年中国香港人口仅有740万,只刚好满足主要经济体的人口标准。

就居民消费增长而言,继中国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经济体是韩国,2017年韩国人口为5140万, 1964-2002年韩国居民消费增长1479%。与中国最具可比性的真正的大经济体则是印尼和印度,1966-2000年印尼居民消费增长 920%,年均增长6.0%;1978-2016年印度居民消费增长752%,年均增长5.5%。

显而易见,中国居民消费增速远超其他主要发展中经济体。

图4

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居民消费增速比较

本节谈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居民消费增速比较。并非所有发达经济体二战前很长一段时间的数据都可查到,但仍然可以看出,发达经济体居民消费增速都不如中国。这显然有两个原因:

· 大型发达经济体中居民消费增速最快的是二战后的日本,但日本长期数据显示,其居民消费增速没有中国快;

· 发达经济体居民消费增长最快时期是在二战期间或二战后,而非二战前,而且主要经济体这一时期的数据都可查到。

图5呈现的是中国与美国、日本与英国三个发达经济体各自38年居民消费增长最快时期增长率比较,包括二战前后数据。可以看出,日本居民消费增速远超美国或英国。 1946-1984年日本居民消费增长1554%。

有必要指出的是,由于战败后经济遭受毁灭性的破坏,1946年日本经济起点很低,当年日本居民消费能力受到严重抑制。也即是说,由于统计效应,1946-1984年日本居民消费增长1554%这一数据有所失真。但即使将战败后经济遭受毁灭性的破坏令消费受到严重抑制这一例外情况排除在外,日本居民消费增速仍远超其他任何发达经济体。比如,1950-1988年和平时期,日本居民消费仍增长1236%。1978-2016年中国居民消费增长1816%,甚至远超1946年起点很低数据有所失真的日本消费增速这一事实显示,中国居民消费增速远超其他任何发达经济体。再者,1933-1971年美国居民消费增长473%,1969-2007年英国为281%,显然远落后于中国。也即是说,中国居民消费增速是美国的近4倍,英国的6倍多。

概括地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增速快于任何发展中或发达经济体,创造人类史上主要经济体中最快的居民消费增速。

图5

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总消费增长比较

上文对居民消费进行了分析,本节谈谈总消费。虽然居民消费占消费的最大一部分,也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消费还包括政府消费——通常集中在医疗、教育、治安、环保、消防、救灾等领域。遗憾的是,大多数国家的总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长期数据并不完整。世界银行提供的总消费国际可比数据仅从1990年起。鉴于此,只能对1990年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总消费进行比较。但正如居民消费比较一样,中国总消费增速远高于其他任何国家。

为让大家对此有更深的了解,图6为大家呈现1990-2016年发展中经济体总消费增长比较。可以看出, 1990-2016年中国总消费增长990%,远超其他任何主要经济体。总消费增长490%的马来西亚则居第二位。也即是说,这一阶段中国总消费增速是其他任何主要经济体的2倍多。

图6

为体现完整性,特在比较中加入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发展中经济体。应指出的是,1990年后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许多经济体总消费增长特别强劲,表现远优于亚洲一些发展中经济体。

正如图7所示,1999-2016年中国总消费增长990%,无疑仍为世界最快增速。总消费分别增长 498和468%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则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但莫桑比克、卢旺达、乌干达、智利和多米尼加也跻身总消费增长最快前十的国家。

因此,就总消费增长变化而言,世界前十国家构成情况,不会改变1990-2016年中国总消费增速是其他任何国家的两倍多这一形势。

图7

中国与发达经济体总消费增长比较

本节谈中国与发达经济体总消费增长比较。正如图8所示, 1990-2016年中国总消费增长990%,美国为188%——中国总消费增速是美国的五倍多,进一步超过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换言之,中国总消费增速远超主要发达经济体。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消费与居民消费增速快于任何主要国家。也即是说,改革开放完全实现了习近平所作的“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承诺。

图8

纠正对邓小平关于GDP增长与生活水平之间关系的论述的一些误读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惊叹。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一个标志,相信中国社会各界围绕习近平所作的十九大报告进行的讨论有助于进一步消除对邓小平一些设想的误解。

从理论上讲,这与GDP增长和经济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密切相关。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讲话中指出 :“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只有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9

 “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句话有时遭到一些人的误读,他们笼统地理解为“中国制定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实现GDP增长,而非提高中国老百姓生活条件和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习近平所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助于消除这种误解。这说明,中国经济理论在十九大得到了进一步的澄清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最大

中国最重要的承诺之一是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将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主要成果之一。但这对中国乃至全人类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收入不够用与贫困。

低收入与贫困问题关乎寿命长短。正如图9呈现的最新国际可比数据所示,低收入经济体人均预期寿命为62岁,高收入经济体人均预期寿命为81岁——两者之间相差19岁,也即是说,生活在低收入经济体的人比高收入经济体的人早死很多年。

图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高达四分之三。换言之,中国减贫人数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难道不是中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吗?

世界银行的国际贫困标准

世界银行定期修订其设定的国际贫困标准。本文所引用的数据基于世界银行的最新国际贫困标准——2011年购买力平价1.9美元。下文将根据这一标准,首先对1981年至2013年中国与其他国家减贫数据进行比较,进而计算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鉴于有些国家这一阶段的减贫数据有所缺失,且有些国家贫困人口数量长期持续上升,比如直到2004年印度贫困人口仍在继续增加,因此为体现公平性,后面将对各国减贫人口峰值进行比较、

图10和图11为大家呈现如下基本数据:

· 中国减贫人数为8.53亿,占全世界减贫人数的75% ,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具有压倒性优势;

· 中南半岛的社会主义国家(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减贫人数占全世界减贫人数的3%;

· 所有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减贫人数仅占全世界减贫人数的22%。

上述数据无疑体现了中国在世界减贫方面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正如上文所述,中国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三。同时,数据也显示,社会主义国家对减贫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相较之下资本主义国家则是失败的。如果资本主义在减贫方面具有高效率,那么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印尼或者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减贫人数应是最多的。但事实正好相反,到目前为止社会主义国家减贫人数是最多的。

图10

图11

最新减贫数据

为避免有人认为截至2013年的数据过时而影响比较结果,图12为大家呈现10个国家/地区/大陆最数减贫数据,以便计算世界减贫贡献。

当然,从人类福祉角度看,2004年后印度终于开始减少贫困人口,是一件令人欣慰的的事。但即便如此,印度减贫人数不及中国的五分之一。撒哈拉以南非洲减贫人数也比中国少得多。

图12

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减贫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从上述数据和如下呈现的图13与表2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和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减贫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相较之下资本主义国家则显得无能:

· 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1981年有19.03亿人陷于贫困之中。从1981年至 2013年,中国贫困人口从8.78亿降到2500万,即下降97%。同期世界其他地区贫困人口则从10.25亿降到7.41亿,即仅下降 28%。显然易见,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减贫方面远比包含世界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的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成功。

· 但即便如此,这些数据也抬高了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减贫表现。这是因为 1981年中南半岛的社会主义国家(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减贫数据在世界银行数据库未查到,越南和老挝,以及柬埔寨的减贫数据分别在1992 年和1994.年首次出现在世界银行数据库。假设1981-1992/1994年中南半岛的三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贫困人口没有减少,那么同期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就仅仅下降 了25%。反之,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减贫表现更糟。

· 换言之,中国减贫人数下降97%,中南半岛的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减贫人数下降89%,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减贫人数仅下降25%。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证明社会主义国家优于资本主义国家了!

这样的事实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它确切地表明,社会主义而非资本主义,是消除贫困的最有效途径。它也凸显,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具有压倒性优势。

图13

表2

中国在世界减贫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本节对世界减贫成果进行一下总结:

· 中国减贫人数占全世界减贫人数的四分之三,是印度的5倍多,印尼的7倍多,拉丁美洲的20多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85倍;

· 这8.53亿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大大拓宽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选择。与西方定义的荒谬的人权概念相比,它们对人类福祉的贡献更大。如果问一个正常的中国人或者印度人, 问他们是愿意选择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但有权用Facebook(除了他们真的一贫如洗买不起电脑外!),还是可以脱离贫困,但不能用Facebook?相信他们的答案会让你很快明白,西方定义的人权概念是个天大的笑话。

· 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民众。如果你问他们,一个人是多活19年更重要,还是能用Facebook更重要?相信他们的答案会让你再次看清,西方定义的人权概念只是笑话而已。

中国减贫人数超过欧盟和拉美大陆的人口总和。这样的减贫成就令其他国家相形见绌。

结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取得了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类史上主要国家中最快的经济增速;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大幅度地提高生活水平所惠及的人口,远超人类史上其他任何国家同期人口;

人类史上主要国家中最快的生活水平增速;

减贫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成就,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为提高人类整体生活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说法并非为迎合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也并非为取悦中国媒体而有意说的客套话,而只是简单陈述事实而已。

西方媒体和中国买办知识分子有意隐瞒中国增速远超人类史上其他任何国家这一事实,有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创造无比伦比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非资本主义国家。如果这成为广为人知的事实,那么将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因此,西方媒体和中国买办阶层极力炮制假新闻与隐瞒事实——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注释:

1.见习近平2016年 7月1日讲话《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2.见习近平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3.见习近平2013年1月5日讲话《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应指出的是,由于战败后经济遭受毁灭性的破坏,1945年日本经济规模仅相当于其1940年规模的 49%。如果算上1945年,那么日本经济增速最快的39年是1945-1984年,其GDP增长1728%,仍仅相当于1978-2017年中国GDP增速(3453%)的一半。

5.应指出的是,由于战败后经济遭受毁灭性的破坏,1946年德国经济规模仅相当于其1940年规模的38%。如果算上1946年,那么德国经济增速最快的39年是1946-1985年,其GDP增长 820%,年均增长5.5%,不及1978-2017年中国GDP增速(3453%)的四分之一。

6.见习近平2016年 7月1日讲话《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节选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38页。

7.见习近平2016年 7月1日讲话《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节选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40页。

8.以增速仅次于中国的亚洲四小龙为例,1950—1960年中国台湾GDP年均仅增长8.0% ,

1960-1970年为9.6%, 1980-1990年为9.8%;1950—1960年新加坡GDP年均仅增长 5.3%,

1960-1970年为 9.2%, 1970-1980年为 9.0%;1950—1960年中国香港GDP年均仅增长6.9%,

1960-1970年为8.9%, 1970-1980年为 9.0%;1950—1960年韩国GDP年均仅增长 5.% ,

1960-1970年为8.7%, 1970-1980年为8.4%。

9.邓小平1984年6月30日讲话《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推荐阅读

【深度】罗思义:华尔街可能成为特朗普对华贸易战的软肋

【观点】罗思义:习主席博鳌演讲传递中国坚持开放共赢的声音

【聚焦】罗思义:帮助美国制造商,还是跟中国斗到底?特朗普只能二选一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3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